江戶時代後,
則習慣指一年之始的立春的前一日為「節分」。
而說到節分,就不能不提時常聽到「鬼は外、福は内(鬼在外,福在內)」的
「撒豆子(豆まき)」文化了。
最早的文獻紀錄是室町時代的應永32年(西元1425年),
宮廷中的「看聞日記」以及「花營三代記」兩部書都有記載以豆打鬼的習俗。
傳說在季節交替之時,邪氣會產生,
鬼、魔等等會相繼出現。
在古時候的日本,
相信穀物具有靈力且能夠除魔。
豆的日文「まめ」在漢字中又可以寫成「魔目」,
便有了朝著鬼的眼睛撒豆子就可以驅散惡靈的儀式。
撒豆的時間應為節分的晚上,
因為鬼怪出現的時間是在傍晚,也就是 逢魔之時。
撒出的豆必須為炒過或是烘焙過的大豆,
這是因為相信豆子能夠吸附晦氣,
所以豆子如果發芽的話是很不吉利的,
因此炒熟豆子也是為了防止發芽。
撒豆的正確步驟:
1. 先把鬼趕出去,喊著「鬼は外」
把家中所有門窗打開,由內而外到各個房間撒豆驅鬼,撒完豆的房間要關上窗戶。
2.窗戶全關上後,再進行「福は內」
從玄關開始外而內撒豆,喊著「福は內」。
3. 完成「鬼は外、福は内」,要吃豆子
吃豆子是為了招福,因此要吃掉自己年齡+1歲(虛歲)數量的豆子。
吃豆子的時候也不可以說話,必須全程保持安靜地吃。
這是為了要表現不同於日常的神聖時刻,日文又稱作「物忌み(ものいみ)」。
而有趣的是北海道、東北、北陸以及南九州的撒豆文化並不是撒「豆」,
而是撒「花生」。
依據地方,撒糖果、橘子等等也有。
雖然為何要撒花生的原因眾說紛紜,
但是據傳是花生比大豆還要好撿,
而且也不容易用髒地板這樣的說法。
在撒豆人口中,花生還是佔了兩成左右。
快速介紹 惠方卷
。
為了不讓福氣斷掉,惠方卷不會切成小塊,而是一個人吃完一條。
惠方指的是「有利的方向」,據說是「惠方神」來到的方位。
每一年都不一樣,2019年的惠方是東北東、2020年則是西南西,
而惠方卷是要朝著惠方的方向吃才可以迎來大吉大利。
留言
張貼留言